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已觉春心动上一句 下一句
出自清朝李清照的《蝶恋花·暖雨晴风初破冻》
- 原文翻译:
-
暖雨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已觉春心动。酒意诗情谁与共?泪融残粉花钿重。
乍试夹衫金缕缝,山枕斜欹,枕损钗头凤。独抱浓愁无好梦,夜阑犹剪灯花弄。
- 蝶恋花·暖雨晴风初破冻拼音版:
-
nuǎn yǔ qíng fēng chū pò dòng ,liǔ yǎn méi sāi ,yǐ jiào chūn xīn dòng 。jiǔ yì shī qíng shuí yǔ gòng ?lèi róng cán fěn huā diàn zhòng 。
zhà shì jiá shān jīn lǚ féng ,shān zhěn xié yī ,zhěn sǔn chāi tóu fèng 。dú bào nóng chóu wú hǎo mèng ,yè lán yóu jiǎn dēng huā nòng 。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-
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
《摊破浣溪沙·揉破黄金万点轻》
《醉花阴(薄雾浓云愁永昼)》
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香冷金猊》
《庆清朝·禁幄低张》
《摊破浣溪沙(揉破黄金万点轻)》
《浣溪沙·小院闲窗春色深》
《南歌子·天上星河转》
《玉楼春·红酥肯放琼苞碎》
《浣溪沙·闺情》
《蝶恋花(永夜恹恹欢意少)》
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上》
《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》
《好事近(风定落花深)》
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香冷金猊》
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上》
《浣溪沙·淡荡春光寒食天》
《摊破浣溪沙·病起萧萧两鬓华》
《念奴娇(萧条庭院)》
《长寿乐(微寒应候)》
《夏日绝句》
《菩萨蛮·风柔日薄春犹早》
《添字丑奴儿·窗前谁种芭蕉树》
《新荷叶·薄露初零》
《念奴娇·春情》
《临江仙·梅》
《渔家傲·雪里已知春信至》
《绝句(生当作人杰)》
《浣溪沙·淡荡春光寒食天》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
《武陵春·春晚》
《夏日绝句(生当作人杰)》
《怨王孙(春暮)》
《渔家傲(雪里已知春信至)》
《浣溪沙(髻子伤春懒更梳)》
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
《浣溪沙·髻子伤春慵更梳》
《蝶恋花·上巳召亲族》
《鹧鸪天·桂花》
《入咏楼(千古风流八咏楼)》
《诉衷情·夜来沉醉卸妆迟》
《怨王孙·湖上风来波浩渺》
《念奴娇·春情》
《菩萨蛮·归鸿声断残云碧》
《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》
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
《瑞鹧鸪(双银杏)》
《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》
《一剪梅(红藕香残玉簟秋)》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《蝶恋花·上巳召亲族》
《蝶恋花·暖雨晴风初破冻》
《菩萨蛮(风柔日薄春犹早)》
《点绛唇(寂寞深闺)》
《浪淘沙·帘外五更风》
《点绛唇·闺思》
《多丽·咏白菊》
《懈恋花》
《浣溪沙(绣幕芙蓉一笑开)》
《蝶恋花(暖雨晴风初破冻)》
《忆秦娥·咏桐》
《添字丑奴儿·窗前谁种芭蕉树》
《诉衷情(夜来沈醉卸妆迟)》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
《浣溪沙·闺情》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
《蝶恋花·泪湿罗衣脂粉满》
《行香子·七夕》
《永遇乐(落日熔金)》
《满庭芳·小阁藏春》
《浣溪沙(淡荡春光寒食天)》
《清平乐·年年雪里》
《浣溪沙·小院闲窗春色深》
《小重山·春到长门春草青》
《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》
《瑞鹧鸪(风韵雍容未甚都)》
《菩萨蛮·风柔日薄春犹早》
《减字木兰花·卖花担上》
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
《孤雁儿·世人作梅诗》
《转调满庭芳·芳草池塘》
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
《转调满庭芳·芳草池塘》
《清平乐(年年雪里)》
《怨王孙·湖上风来波浩渺》
《临江仙·庭院深深深几许》
《武陵春·春晚》
《殢人娇(玉瘦香浓)》
《钓台》
《玉楼春·红酥肯放琼苞碎》
《鹧鸪天·桂花》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(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)》
《长寿乐·南昌生日》
《鹧鸪天·寒日萧萧上琐窗》
《孤雁儿(藤床纸帐朝眠起)》
《临江仙(庭院深深深几许)》
《浪淘沙·帘外五更风》
《浣溪沙·髻子伤春慵更梳》
《浣溪沙(莫许杯深琥珀浓)》
-
蝶恋花·暖雨晴风初破冻赏析
此词《唐宋诸贤绝妙词选》、《草堂诗余别集》、《古今词综》等都题作“离情”,而《草堂诗余别集》还注云:“一作春怀”。由此看来,这些恐均非原题,是后人据词作内容添加的;此外,“春怀”与“离情”确也概括了词作的主要内容。从词作的内容与风格来看,这首词当写于词人婚后不久,夫妻小别,李清照独居时。
“暖日晴风初破冻,柳眼梅腮,已觉春心动”。开首三句,词人放眼室外,由春景落笔。但见初春时节,春风化雨,和暖怡人,大地复苏,嫩柳初长,如媚眼微开,艳梅盛开,似香腮红透,到处是一派春日融融的景象。词人前期生活虽然没有大的波折,但以其独具的才情、细腻的情感,以及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悟、强烈的关注,常有出人意表之想。表现在词作里,就是经常慧心独照,发人所未发,见人所未见。“暖日晴风”似还不足以表达春天到来的特征,而紧接以“柳眼梅腮”(此句历来被称为“易安奇句”),则使到来的春天更直接、更形象。李商隐在《二月二日》一诗中有“花须柳眼各无赖,紫蝶黄蜂俱有情”,苏轼在《水龙吟》词中描绘柳叶情状是“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”。看来女词人受此启发,抓住两个极具特点的事物,写出春天的生机。第三句的“已觉春心动”,从语意上看,是对春天来临总的概括,实亦是自己怀春之情已动之流露。词人游春、赏春,目睹良辰美景,必有所思,这句也暗启后二句词人所抒发的情思:“酒意诗情谁与共?泪融残粉花钿重。”女词人的细腻、敏感的思绪与感悟进一步强化,面对如此大好春光,自然便联想到自己独处深闺,孤栖寂寞,这与往日和丈夫赵明诚一齐把玩金石,烹茗煮酒,赏析诗文的温馨气氛形成强烈反差。一个“谁与共”,道出此刻词人内心的苦涩。紧接着词人用一个细节来进一步形容自己内心的苦涩,泪水流淌,脸庞上的香粉为之消融,心情沉重以致觉得头上戴的花钿也是沉甸甸的。
词作的下片,词人以细微的笔触,紧承上片末句,着重刻画自己具体的闺中寂寞生活。“乍试夹衫金缕缝,山枕斜欹,枕损钗头凤。”春暖天晴,春装初试,然而词人却足不出户,去观赏那美好的春景,却斜倚在山枕上,以致把精美的钗头凤给压坏了。“山枕”,即檀枕,因其如“凹”形,故称山枕。词人不出户观赏春景,是因怕良辰美景触引伤感之情,二是表明其心境郁闷,慵懒至极。一个“损”字,也暗示词人慵懒、无精打彩。末二句:“独抱浓愁无好梦,夜阑犹剪灯花弄。”愁本无形,却言“抱”,可见此愁对其来说有多“浓”,多重,更何况是“独抱”,此情更是难堪。“无好梦”,是说现实很寂寞无聊,想在梦中去寻求慰藉,但却始终无法进入梦乡,直至夜阑人静之时,仍剪弄灯花,以排遣愁怀。“犹”字写活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情态。此外,剪弄灯火,古时妇女常藉以卜数夫君之归期。这两句写得极为细致、生动,看似毫不经意,如叙写生活本身,实是几经苦炼,没有生活经历和深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写就的。清词论家贺裳评这两句为“入神之句”(《皱水轩词筌》)。
-
李清照(1081─1155?)号易安居士,济南(今属山东)人。父李格非,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,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。崇宁元年(1102),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,任蔡京、赵挺之为左右相,立元祐党人碑,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「奸党」,其父列名党籍,清照以诗上挺之。崇宁二年(1103),明诚出仕,矢志撰述以访求、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《金石录》一书。大观元年(1107),蔡京复相,挺之卒。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,为庇元祐「奸党」,追夺所赠官。明诚、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(今山东益都)乡里十年。宣和二年(1120)蔡京致仕后,明诚起知莱州(今山东掖县),此后又自莱移淄。靖康之难后。明诚奔母丧南下,知江宁府,清照载书至建康。建炎三年,赵明诚卒。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,清照随亦入浙,经台、嵊、黄岩,从御舟海道至温州,复至越州,衢州,于绍兴二年(1132)赴杭州。绍兴四年,作《金石录后序》。绍兴中,以《金石录》表上于朝。卒年约七十馀。善属文,于诗尤工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《易安居士文集》七卷,俱不传。清照创词「别是一家」之说,其词创为「易安体」,为宋词一家。词集名《漱玉集》,今本皆为后人所辑。男中李后主,女中李易安,极是当行本色。前此太白,故称词家三李。(沈去矜)清照以一妇人,而词格乃抗轶周柳,虽篇帙无多,固不能不宝而存之,为词家一大宗矣。(《四库提要》)李易安作重阳《醉花阴》词,函致赵明诚云云。明诚自愧勿如。乃忘寝食,三日夜得十五阕,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。德夫玩之再三曰:「只有『莫道不销魂』三句绝佳。」正易安作也。(《词苑丛谈》)李易安词,独辟门径,居然可观,其源自淮海、大晟,而铸语则多生造,妇人有此,可谓奇矣。(《白雨斋词话》)易安佳句,如《一剪梅》起七字云:「红藕香残玉簟秋」,精秀特绝,真不食人间烟火者。(同上书)
名句类别
「
四季」